城市网

首博改陈升级“四合院”场景焕然一新 具体是什么情况?

导读 【首博改陈升级,“四合院”场景焕然一新】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,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!1、经过一年多的改陈升级,首都博物馆近日重新开放。...

【首博改陈升级,“四合院”场景焕然一新】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,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!

1、经过一年多的改陈升级,首都博物馆近日重新开放。走进位于方厅5层的“岁华纪胜——老北京民俗展”,熟悉的“四合院”场景焕然一新——展厅里不断变换的色调,犹如打翻的四季调色盘。

2、以一年四季的主要节令为切入点,该展览分为“春——料峭寒中喜迎春”“夏——炎炎夏日满天时”“秋——无限秋光颐君颜”“冬——岁暮天寒蕴生意”四个部分,400件(组)文物荟萃岁时节俗、传统美食、旧时风物、人文景观等内容,生动再现老北京淳厚的民俗风貌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。

3、【观展亮点】

4、明暗两线展示四季节俗风物

5、老北京地标“彩蛋”待打卡

6、“自清末至民国,北京以皇城为主要载体,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京味民俗。官俗与民俗合二为一,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,礼俗相应,多元共融,在一辈又一辈的传承中凝结成老北京人共同的美好记忆。”策展人田辛酉介绍,展览充分体现北京的地域特点,所呈现的文化习俗涵盖皇家、官僚士绅、平民各阶层。同时,展览以明、暗两条线展开,明线展示四季轮替中的节俗与风物,暗线揭开趣味民俗背后深刻的礼制文化,两条线交融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。

7、展厅中还设置了不少“彩蛋”,静待观众打卡。紧扣时序节令,白塔寺、什刹海、陶然亭……一个个老北京地标融入展厅场景之中,呈现京味民俗的符号特征,使得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,对京韵文化的亲切感油然而生。

8、【观展解码】春——

9、赏乾隆元年“元旦开笔”

10、学古人拜年方式

11、走进“料峭寒中喜迎春”展厅,红色是主打色,处处洋溢着新春的气息。展柜里,一幅《八子迎春图》和一件乾隆元年(1736年)皇帝的“元旦开笔”率先亮相,象征着阖家守岁、迎启新春。田辛酉解读,《八子迎春图》描绘了孩童喜气迎春的场景,画面以折枝梅花为背景,突出了冬春之交的时令特征,蕴含“梅传春信”之意。仔细看,画中为首的一位童子手执一副迎春对联,写有“春王正月 天下太平”八个字,寓意美好。

12、“元旦开笔”是清代皇帝于新年第一次提笔书吉语,以此祈求江山永固、风调雨顺的仪典,自雍正朝正式创设,之后“历圣皆踵行之”。元旦子时,皇帝在东暖阁明窗设案,而后向“金瓯永固”杯中注入屠苏酒,并亲手点燃玉烛,手握笔端镌“万年青”的专用毛笔,在吉祥炉上略熏片刻后书写吉语,并将其放入专门的黄匣内封存。展览中展出的是乾隆元年皇帝所书三笺元旦吉语之一——朱笔所书“海宇同禧,和气致祥,丰年为瑞”。

13、沿展线前行,景泰蓝“太平有象”摆件、缂丝“大吉”葫芦挂屏、白玉“三阳开泰”摆件、青玉“福寿平安”如意等一系列带有吉祥元素的文物登场。透过文物上的精美纹饰,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。“拜年”这一恭贺新春的传统礼俗也在展览中着重展示:一幅《清廷朝贺图》,描绘了官员们在午门前停车下轿准备入宫参加朝贺仪式的场景;一幅《京官拜年日单》收入上百位官员的名字,记录了一名官员排出的拜年名单和具体日期;还有两张红色的人名刺册,作用相当于“名片”,体现了明清之际官员、文人之间采取“望门投刺”的拜年方式。

14、展厅里搭起鳌山灯

15、呈现“人在画中游”

16、春节期间,热闹的庙会也是京城一景,其中,北城外的大钟寺、西便门外的白云观、南城的厂甸(琉璃厂)是最有名的。展览通过历史照片、复原场景等形式,再现了这些庙会人山人海的盛况,以及庙会上琳琅满目的杂耍奇货。

17、展厅里还搭起鳌山灯,重现《明宪宗元宵行乐图》中描绘的场景,呈现“人在画中游”的感觉。“鳌山”是以松柏枝搭架,挂满各式灯笼并装饰以八仙和乐工伶官人物形象的大型灯棚。元宵观“鳌山”是宫廷灯节的常例,皇帝一般会在午门上设宴招待高级官员,门前搭建“鳌山”供百姓前往观看,以示普天同庆、与民同乐。

18、田辛酉介绍,“春”这一单元以北京地区春天(农历正月、二月、三月)的岁时节令活动为展示内容,以自然时序中的新正、上元、立春、花朝、清明等主要节日为重点展示对象,通过“祥源肇岁”和“瑞启春台”两个章节的内容,将文物与历史、礼俗与遗迹、人物与活动相结合,向观众展示旧日京城阖家团圆、祈吉迎祥、生机勃勃以及满目芳华的春日景象,传递传统岁时节令礼俗中,顺应天时、耕息有序的生活理念。

19、夏——

20、市井消夏图景再现

21、揭秘老北京解暑“神器”

22、夏季的北京,酷热溽蒸,熬历三伏。如何消此炎夏?老北京人自有一套生活艺术。步入“炎炎夏日满天时”展厅,浅绿色的布景让人瞬间清凉。

23、策展人陈思介绍,昔日北京的皇室贵族多选择避暑山庄、玉泉山、碧云寺等清幽之处避暑消夏。京城市井百姓则别出心裁地开辟了几处清凉的消夏场所,充满生活气息。其中,什刹海、东便门外的“二闸”、朝阳门外护城河畔“菱角坑”、东直门外护城河东岸的“葡萄园”,时称“消夏四胜”。

24、展厅里复原了一处“什刹海荷花市场”。每年从端阳节开始,荷花市场堤岸便搭起茶棚,汇集了众多商贩和曲艺杂耍艺人,成为别具一格的消夏场所。老北京人所称“二闸”,是通惠河上的第二道闸口“庆丰闸”,水面宽广,水草丰盛,树木葱茏,也是夏天消暑纳凉的好地方。为了反映老北京夏日胜景,展览中配合展出了莲荷鹭鸶白玉活链盖卣、青玉游船、累丝嵌宝石荷舟游人金饰件等文物。

25、展柜里还有一组老物件,称得上老北京的解暑“神器”。一件清代大户人家的“土冰箱”,由琉璃制成,里面贴锡,可在下层放冰,上层放食物。箱底有小孔,冰融化之后,水从小孔排出。放进“冰箱”里的冰块每天都要更新,以免因融化降低效果。“冰箱”旁边,摆放着制作冰食、装冰食的工具——木桶式冰激凌机和冰棍桶。

26、过去老北京流传着一句俗语:“天棚鱼缸石榴树,先生肥狗胖丫头”。这一老北京四合院里的夏季别致风景,也被生动还原。其中,一件清代粉彩龙纹鱼缸是“点睛之笔”。陈思说:“这件鱼缸外壁通体以粉彩为饰,绘成形状、颜色各异的龙纹和花卉纹,用笔细致,构图层次分明,色彩明快艳丽。缸内有金鱼、荷叶、水草等图案,姿态生动鲜活,能与缸内养着的金鱼融为一体,一虚一实,一动一静,充满夏日生趣。”

27、秋——

28、“月饼模子”里品团圆

29、“秋天一定要住北平,天堂是什么样子,我不晓得,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,北平之秋便是天堂。”这是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之秋。秋是北京最舒适、最迷人的季节,加之老北京人把浪漫的七夕、团圆的中秋、敬老的重阳,演绎得有声有色,让秋光、秋果以丰富的仪式感融进生活。

30、“无限秋光颐君颜”展厅是温暖的黄色调,在这一单元,首博的明星文物亮相。一件明代铜衔花卧兔镜架,造型是一只侧卧昂首的兔子,目光炯炯,双耳竖立,口衔灵芝,通体间隔鎏金,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艺术珍品。兔为月宫灵物,灵芝是传说中的仙草,兔衔灵芝的形象有吉祥长寿之意。

31、展厅里打造的中秋节场景也有讲究:圆月映白塔,胡同人家里,供奉着一对“兔儿爷”。在京城,兔儿爷既是中秋祭供之神,又是中秋玩赏之物。它和月饼一样,都是中秋标志性的节俗物品。旧时京味月饼最常见的是“自来红”“自来白”“翻毛月饼”等,若是家里自制月饼,就少不了“月饼模子”。陈思说,月饼模子多饰以月宫嫦娥玉兔及福禄寿等图案,形象生动有趣,展览中也特意展示了两件,分别是月宫兔子捣药、五福(蝠)捧寿的图案。“前人留下雕刻精美的月饼模子,已成为一件件艺术品,更是中秋民俗文化演化的一种记录,恒久地散发着合家团圆的味道。”

32、“养老银牌”贺重阳

33、重阳节也是秋天的重要节日。两块清代的“养老银牌”,讲述了一段感恩敬老的故事。陈思介绍,“康乾盛世”时期,为彰显盛世下的家给人足、民生安乐,弘扬尊老、敬老的风气,康熙、乾隆两朝共举行了四次“千叟宴”:康熙五十二年,宴赐六十五岁以上文武大臣等2000余人;康熙六十一年,宴赐六十五岁以上文武大臣等1000余人,并始定名“千叟宴”;乾隆帝也分别于乾隆五十(1785)年和嘉庆元年(1796)两次召开了规模盛大的“千叟宴”,并亲手赏于与会老者“养老银牌”。

34、展览中展出的“御赐养老”银牌为乾隆五十年赐,“太上皇帝御赐养老”银牌为嘉庆元年赐,外形如龟,牌首雕有如意祥云,牌底浮雕寿山福海。牌身外圈刻有二龙戏珠于祥云间,牌体构图精美生动,寓意福寿吉祥。“清代养老牌,反映了从统治者到民间社会,皆崇尚敬老、尊老、养老的传统美德,将重阳敬老这一传统融于节俗之中。”陈思说。

35、冬——

36、“岁寒三友”添烟火气

37、“踩岁”仪式年味浓

38、“岁暮天寒蕴生意”展厅虽然以白色为主色调,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。铜火锅、火镰、火柴、火盆、足炉、手炉、熏炉等一系列取暖物件,展现了老北京的消寒习俗。一幅清代著名书画家汪士慎的《梅花图》,揭开展览的一条“小支线”。陈思解读,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将松竹梅并称为“岁寒三友”,有趣的是,老北京市井百姓的“岁寒三友”却另有所指——“半空儿、冻柿子、海棠红”,即果仁稀小的炒香花生、冻得硬邦邦的熟透的柿子、冬日全红的海棠果。这“三友”廉价好吃,还可解闷儿,伴着老北京人过冬,给冬季带来乐趣。

39、按照北京的老理儿,农历的新年在腊月初就启动,人们早早地在岁末寒冬之中忙碌,从腊八节、到小年、再到腊月三十,热闹而有序。除夕守岁这天,老北京大多数家庭要供神祭祖,设供桌,上摆香炉、蜡扦、花觚等五供,敬神祈福。展览中也通过一组清代的锡五供还原了旧时场景。这组锡制的五件器物中,花插取“太平有象”之意,烛台为鹿衔灵芝,香炉为双龙,设计巧妙,匠心独运。

40、展览结尾,观众踏过庭院里画的“芝麻杆”,模拟“踩岁”仪式。除夕晚,家家户户踩踏撒满院子的芝麻杆,吱吱作响,取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之意,预示新年步步高升,踩碎的“碎”谐音“岁”,寓意“岁岁平安”。

41、岁月如轮,四季如歌,老北京人有着自己的生活节奏。这种节奏就寓于各种节俗、礼仪之中,遍布于京城纵横交错的胡同里,融合在世世代代的年轮中。

42、【观展提示】

43、地点:首都博物馆方厅5层,进馆需预约

44、时间:常设展

45、来源:北京晚报 记者李祺瑶,武亦彬

46、流程编辑:U022

以上就是关于【首博改陈升级,“四合院”场景焕然一新 具体是什么情况?】相关内容!